发布日期:2023-07-17 08:20:38浏览次数:74
我国商标法设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定赔偿制度,旨在保护商标权益人的合法权益。然而,现实中我们发现,这一制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解决。
一、证明法定赔偿标准的难度大
根据我国商标法,商标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定赔偿,但是需要证明自己的损失和被侵权所得的利益。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证明这些因素往往非常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企业和小企业来说,缺乏必要的财务报表和数据支持,使得其难以确凿地证明自己的损失和受益情况,进而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
二、法定赔偿标准过低
商标侵权通常会给权利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而商标法规定的更高赔偿金额只有三倍于侵权者的销售额或者侵权商品的直接利益,这一数额往往难以满足商标权利人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一些恶意侵权、重大损失的情况下,这一赔偿标准显得过于微薄。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影响范围和损失程度,适当提高法定赔偿金额的上限,更好地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三、执行难问题突出
在商标侵权纠纷中,执行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商标权利人和执法机构。虽然商标法规定了法定赔偿金额,但实际上很多被判决的赔偿款项难以执行。一方面,一些侵权者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甚至拒绝执行判决;另一方面,一些商标权利人由于缺乏执行力量和执行经验,难以有效地追讨赔偿款项。这导致很多商标权利人即使赢得了官司,最终也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
综上所述,我国商标法设立的法定赔偿制度虽然对保护商标权益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证明难度大、赔偿标准过低和执行难问题突出等。为了更好地保护商标权益人的合法权益,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提高赔偿的效力和可操作性。